找到相关内容431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唯识宗所依经论

    《十地经论》、《分别瑜伽论》、《观所缘缘论》、《唯识二十论》、《辩中边论》、《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》等十一论为所依。六经之中,以《解深密经》为本经;十一论之中,以《瑜伽师地论》为本论。以玄奘、窥基二师所...》收录的《观所缘偈》及《观所缘注》等。一九二九年,日本学者山口益博士曾作法译本。内容主要是依因明三支之法,揭示心外的所缘缘非有,心内的所缘缘非无。   11。《阿毘达磨杂集论》 梵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1970518.html
  • 百年的唯识学研究

    是两家。欧阳曾说:“应分两门:唯识、法相。法相糅古,唯识创今。法相广大,唯识精纯。……唯识门者,始研《摄大乘论》,终读《成唯识论》,中间开钥,有《二十唯识》、《百法明门》。……法相门者,略于《杂集》,...唯识学之造诣,于欧阳大师之下为第一人。”恰如其分地评价了王先生的佛学研究特点和其在佛学界中的地位。如他注疏的《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疏》里说:“而法相之义备,故谈唯识必宗《成唯识论》;谈法相必祖《杂集论》,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0741798.html
  • 色蕴

    所依故、五作相故、六庄严故。  前表是依《杂集论》第一卷说青等二十五色,由六因相配建立而列。即彼论中说显色四、形色二十、表色一,共为二十五种,对于表色则未开说。若依《瑜伽师地论》第一卷两说中的后一说法...分类多少,《五蕴论》、《显扬圣教论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、《杂集论》各有不同。《五蕴论》唯说因受等三。《显扬》第一说声有九:可意等三、手击、扣弦、世俗、养命、宣法、谷响。《瑜伽》第一说有三类:初有十八,即螺...

    正果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5548284.html
  • 百年唯识学研究

    法相糅古,唯识创今。法相广大,唯识精纯。……唯识门者,始研《摄大乘论》,终读《成唯识论》,中间开钥,有《二十唯识》、《百法明门》。……法相门者,略于《杂集》,广于《瑜伽师地》,中间《五蕴》、《庄严》。...王先生的佛学研究特点和其在佛学界中的地位。如他注疏的《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疏》里说:“而法相之义备,故谈唯识必宗《成唯识论》;谈法相必祖《杂集论》,一本十支,此为观止,《成唯识论》专立唯识,极高明而进精微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3164430.html
  • 佛教心理学浅测

    和“我所”,所以说五蕴。说五蕴何以能破除我、我所?因为常人所认为我、我所者,不出五蕴之外。《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》(卷一)说:  “问:何因蕴唯有五?答:为显五种我事故。谓为显身具我事(色)、受有我事(...》(以上省称《五蕴论》)说:  “云何色蕴?谓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色。……”   《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》(以下省称《杂集论》)(卷一)说:  “问:色蕴何相?答:变现相是色相。此有二种:一、触对变坏,二...

    梁启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4446787.html
  • 梁启超:关于佛教心理学浅测

    。佛家因为要破除“我”和“我所”,所以说五蕴。说五蕴何以能破除我、我所?因为常人所认为我、我所者,不出五蕴之外。《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》(卷一)说:  “问:何因蕴唯有五?答:为显五种我事故。谓为显身具...色蕴  《大乘五蕴论》(以上省称《五蕴论》)说:“云何色蕴?谓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色。……”  《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》(以下省称《杂集论》)(卷一)说:“问:色蕴何相?答:变现相是色相。此有二种:一、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0759646.html
  • 唯识宗略说(1)

    他的规劝,归心于大乘,竭力举扬大乘教义。无着撰有《金刚般若论》、《顺中论》、《摄大乘论》、《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》、《显扬圣教论颂》、《六门教授习定论颂》等多种论颂。  3.世亲(Vasubandhu)...尼泊尔发现。今有法译本及日译本)。其他的著述有《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》十六卷、《大乘广五蕴论》一卷、《大乘中观释论》九卷等。  6.护法(Dharmapala) 唯识十大论师之一。生于六世纪顷。为南印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968375.html
  • 蕴处界三概念之分析研究

    净想、厌恶想等,而用  言语表达出来,再如《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》第一所云:「构了  相是想相,由此想故构画种种诸法像类,随所见闻觉知之义起诸  言说,见闻觉知义者,眼所受是见义,耳所受是闻义,自然思构... p.4上。  16.见于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第一,大正31, p.695下。  17.见于阿毘达磨俱舍论第一,大正29, p.4上。  112页  「识」以外的所有其它心行都是「行蕴」。  部派佛教所...

    张瑞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071290.html
  • 缘起与实相(下)

    。   [二]净译“观所缘论释”第六颂释文。   [三]唐译“杂集论”卷五、释等无间缘段。   [四]唐译“瑜伽师地论”卷五、“有寻有伺等三地”,十因四缘五果段。   [五]唐译“杂集论”卷二、释蕴等次第段。   [六]唐译“大乘庄严经论”卷三、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14540881.html
  • 蕴、处、界三科的相互关系

    分别,不是究竟的说法。若依据大乘究竟义,十八界皆通有漏无漏,以《大般涅槃经》及《庄严论》等,皆说如来功德身土,纯无漏法,如其所应的摄在蕴处界中,故蕴处界三科,皆全通有漏无漏,至于《杂集论》等中说前十五...没有了,故五识亦不生,因此无色界所系者,唯有后三界。不系即非系属于三界之无漏的十八界法,故说即彼无漏。“彼”字所指,若依《五蕴》、《杂集》、《俱舍》等论,即唯指后三界通无漏的一分;因为《俱舍》等说十五界...

    正果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40742966.html